智慧消防系统是什么
智慧消防系统是什么
一、智慧消防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由城市的信息化逐渐延伸出了智慧城市,进而延伸出了智慧消防。
2011年国家提出了要加强城市的信息化建设,2014年国家出台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指导意见,同时选择了80个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
2017年10月10日公安部消防局发布了297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给众多从事智慧消防行业的公司及个人带来了极大的期盼。
二、智慧消防的内涵
297号文件里提到了:利用无线传感、射频识别、视频监控、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作为支撑条件,实现在现阶段比较明确的五个系统。
这五大系统分别是: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基于大数据一张图的实战指挥平台、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数字化预案编制和管理应用平台、智慧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系统。
支持五个系统运行有三个条件: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体系。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五大系统:
1、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早在2005年,我国就完成了多信息火灾报警联网的技术研究。
当时主要是利用火灾报警控制器获取信号,实现多联网用户消防设施运行和消防安全管理的多信息动态监管和信息查询。
然后到“十一五”阶段,我国开展了城市建筑消防设施远程监控技术研究,制定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
随着技术的发展,到了“十二五”期间,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我国也顺应形势开展了消防安全管理物联网技术研究。
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利用各种感知和数据采集的方式,可以对各种各样的建筑消防设施和器材实现有效的监测管理。
比如最基本的,我们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对室外消防消防栓水压进行监测,用RFID标签对灭火器、防火门、消防水带的在位状态进行监测。
进入“十三五”阶段,我们的系统功能不断完善。
现在提出的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在线运行监测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远程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等等。
比如,电气火灾已经可以做到实时监测漏电电流、线缆温度等异常情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为现代化消防提供了更为实时先进的解决方案。
2、基于大数据一张图的实战指挥平台
“五大系统”实际上是三个防火,两个灭火。
第二个系统是基于“大数据”“一张图”的实战指挥平台。
这一张图指的不是一张图纸,而是基于一张图的理念可以包含多个专题图。
这张图可以重点展现出高层、地下、城市综合体等重点建筑;包括一些战略能源设施,甚至在灭火过程中的现场灾情、灭火救援力量及应急联动资源。
以上要素都可在一张图上展示,为消防作战指挥提供参考依据。
3、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
为什么要针对高层?
因为现在高层是火灾防控的一个难点热点,比如英国伦敦火灾、杭州保姆纵火案等。
为什么没说是高层建筑?
因为高层建筑国家另有规范作为支撑。
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提出?
目的是结合智慧城市里的智慧用电用水用气的一体化管理。
具体说就是:整合物联网领域的监控手段,包括建筑内的一些视频资源和各类监控系统,以建立智能的高层住宅消防预警体系。
4、数字化预案编制和管理应用平台
数字化预案,解决了前面一张图的问题。
它可以做到事前编制管理、事中调用响应、事后评估管理,为开展灭火救援模拟演练训练和组织灭火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数字化预案建设有三个目标:
一是要素展示动态演变。能够通过全景、三维建模等方式展示灭火救援要素,动态展现灾情演变或作战效能。
二是数据交换辅助指挥。预案管理应用平台与119接警调度系统、实战指挥平台,进行融合并双向互通;在现场可实现力量查询、地理信息测量、作战部署标绘、辅助单兵定位等功能,辅助指挥员开展计划指挥和临机指挥。
三是熟悉演练数字推演。在室内开展熟悉演练、战例复盘、作战指挥推演、三维场景展示,辅助指战员开展业务学习。
5、智慧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系统
要把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当中,以构建一个由监督管理部门、行业部门、基层组织、社会民众等共治共享的消防安全体系;要形成一个环,而不是单打独斗。
在这里由个问题,就是如何去创新社会消防安全治理?
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消防管理行为网络化。
所有包括巡查巡检在内的一些数据都在网络上进行,加强社会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
要构建统一组织、全面覆盖、综合监管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推动消防工作向基层延伸;
要简化和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要建立一个消防安全诚信平台,将消防不良行为纳入“黑名单”。
下面介绍一下围绕智慧消防已有的标准规范。
目前已建立了完整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标准体系,包括1部国家规范和8部分国家标准,实现了远程监控系统各环节的全覆盖。
体系对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共8章、73条和5个附录。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系列标准,从联网用户、通信网络和中心平台三个层次,全面规定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中的用户信息传输装置、通信服务器软件、受理软件、信息管理软件的功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技术要求,并对报警传输网络通信协议和监控中心基本数据项、对外数据交换协议等技术内容进行了明确规范。
三、智慧城市建设凸显的两大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是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城市病”依旧困扰着许多城市。在近300个城市开展试点后,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问题一:不少城市是“假智慧”
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指出,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地方走错了路,发展的是“假的智慧城市”。从近年来各试点城市的实践来看,仇保兴认为一些“智慧城市”不能解决任何一种城市病,有的是被IT企业“绑架”,成为企业推销产品的渠道;有的是被政府部门“绑架”,部门间形成信息孤岛互不往来;还有不少则是“忽悠”,有些地方的“智能城市”从规划上就是错的。
仇保兴认为,现在有三种概念的智慧城市是比较好的:一是解决交通拥堵、水污染等城市病的;二是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原来的那些基础设施投入解决不了的问题,为节能减排服务的;三是方便老百姓监督政府的工作,“干得差的、干得好的一目了然,它把所有的东西都忠实地记录下来”。
问题二:对市民诉求回应有限
普通人对智慧城市的感知不明显。由于并不是采取“小而精”的建设思路,而是全盘规划、广泛试点,不少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容易出现比较类似的问题。
由于协同不足等原因,很多地区正在推进的智慧城市并没能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往往重视硬件投入,但对市民的参与和感受不够重视,对城市发展的诉求回应比较有限。以一些打车软件为例,原本可以基于交通大数据解决一部分市民的出行问题,但如果没有加以正向引导,导致线上注册的司机远远多于实际需要,可能会加剧拥堵。未来继续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回归产城融合”,尤其要注重提升和当地主导产业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避免大量工程性项目的投资。
四、智慧城市如何促进城市管理
随着城市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单一的管理主体已无法满足城市公众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市民的需要。激烈的变化和挑战刺激着人们对当代大城市的思考,构成了传统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变革的背景。根据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我国城市管理发展的新需要,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管理研究与实践,可从如下五条关键路径进行考虑设计,以保障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城市社会的稳定、繁荣。
1、促进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治理机制的形成与城市空间管理的融合。城市治理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城市公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过程和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它更强调主体多元化。主张为了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不仅要求城市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巨大革新,而且要求非政府组织的充分发展和功能的提高,以及市民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现代的城市已经不再是一个相对于农村的概念,必须针对城市区域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运作形式的城市治理体制,多维度、多角度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形成多元化城市管制机制与模式,促进城市空间管理的融合,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网格化智慧城市管理体系的全面应用。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数字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未来城市管理数字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是基于物联网、传感,感知世界,基于互联网、网络,将信息传递到各个部门,对数字城市的信息进行展现,向各个应用部门反馈信息。应用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管理的有序及社会的和谐,能够大大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
3、基于智慧技术构建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与公众满意评测机制。城市管理工作已经深入城市生活各大领域,城市管理的绩效评价能否客观公正,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工作的绩效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管理的能力与效率,应当以公众社会满意为导向,构建城市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与其方法学,并将公众满意程度作为评价的核心方面,使得城市管理工作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方向,模糊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模糊综合评价等均可以应用到城市管理绩效的考评研究中。主体多元化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城市多元主体通过参与影响公共决策,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过程。强调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要综合运用国家机制与政府组织、市场机制与营利组织、社会机制与公众组织三套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管理工具,构建一种全民参与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p@gdliontech.cn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