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指纹技术,全方位解决电气火灾隐患预警难题
据统计,引发电气火灾事故的原因中,人为因素、线路因素、设备使用因素约各占30%、40%、30%。人为因素很难通过技术方式避免,可通过用电安全教育方式规避;线路因素中,短路、漏电导致的隐患,诸如线缆温度异常升高、超负载等,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开关解决方案已经大致解决了此问题,但危害最严重的线路打火即故障电弧是最大难点,传统传感器难以检测,电弧击穿空气温度高达3000度,极易引发物体燃烧,并蔓延;设备使用因素主要有3类:危险设备接入(如电瓶车充电),异常用电行为(如电热毯忘关),设备故障(如电机阻断),目前市场上没有解决方案,替代的方案比如电动车不允许室内充电政策下的充电桩方案等,但无法监测是否有电动车室内充电的行为。
电流指纹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线路因素和设备使用因素引发的电气火灾隐患预警难题,不仅实现对线缆温度、剩余电流等参数的监测预警,还实现了低误报率的故障电弧监测灭弧处置和接入电气设备类型的识别、危险行为的预警报警。
电流指纹技术的逻辑是类比于人脸识别要对人脸特征进行提取,声纹识别要对声音特征进行提取,电流指纹识别也是对电流特征进行提取,只不过提取的特征类型各不相同。针对电流频谱、波形等80多个特征进行采集分析,结合各类用电设备在使用时的电流特征数据,建立电气设备的电流特数据库及自学习算法,可以判断出:接入该条线路的用电设备有哪些(如空调、电脑、电瓶车),以及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工作档位、是否异常)。
其技术的最大的难点在于“归类”和“泛化”。归类是能够通过电流特征,分析线路上有哪些用电设备,在什么状态下工作。要做到这点,需要算法专家和研究电器底层结构原理的专家合作,一类一类设备逐步覆盖;泛化是分析出一类设备的电流特征后,能够延伸应用到同类的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上。这些工作同时具备技术和研发时间上的壁垒,即产品解决方案拥有2年左右的“护城河”保护。
将该套技术集成到智能预警终端硬件产品,在楼宇的主干线路进行部署,预警终端通过边缘计算完成线路电流的特征提取和分析,对楼宇内部的全部线路、用电器的接入和运行状态进行诊断和预警,并将信息实时传送到云端,通过SaaS平台进行展示、推送等。
部署方案
具体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监管方,主要是政府等单位,进行平安城市的建设;另一类是自身需求方,包括高校、企业、医院等。
渠道方面,主要通过消防、安防集成商进行产品推广。
盈利模式上,拓深收取每台硬件的终端费用和年服务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p@gdliontech.cn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